一、法律上違法和犯罪有什么區(qū)別?
1、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不同。違法,情節(jié)比較輕微,對社會危害性不大,沒有觸犯刑法,只是違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規(guī),而犯罪,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受刑罰處罰。
【資料圖】
2、處罰的方法不同。違法,民事違法行為承擔民事責任,行政違法行為要受行政制裁,犯罪,由人民法院依法判處刑罰。
二、違法行為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一般地說,違法行為由以下四個要素構成,缺少任何一個就不能稱違法行為:
1、必須是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行為。
2、違法必須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
3、違法一般必須有行為人的故意或過失。原則上,由于過錯,才構成違法行為。但沒有過錯,法律規(guī)定應承擔法律責任的,仍應承擔。
4、違法者必須具有法定責任能力或法定行為能力。
三、違法行為和其它一些行為的區(qū)別是什么?
違法行為與其他一些行為的存在著區(qū)別。
1、違法行為不同于違反道德的行為。許多違法行為,是犯罪行為,同時也是違反道德的行為。但是,并非所有違法行為都是違反道德的行為。同樣,有些違反道德的行為并不構成違法行為。
2、違法行為不同于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違法行為當然不能發(fā)生行為人實施違法行為時所希冀的為法律所肯定的有效結果。但是,不能認為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有些法律上無效的行為雖然沒有法律效力,但也并不構成違法。
四、犯罪行為的構成要件
(一)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每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罪是一個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數(shù)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數(shù)人。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犯罪的,構成單位犯罪,因此,單位也可以成為犯罪主體。
(二)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犯罪行為及其結果所具有的心理狀態(tài)。犯罪主觀方面的心理狀態(tài)有兩種,即故意和過失。比如犯盜竊罪,犯罪人希望將他人財物竊為己有;犯故意傷害罪,犯罪人希望造成他人身體受到損傷的結果。有的犯罪是過失性質的,如失火罪,犯罪人就具有疏忽大意的心理狀態(tài)。在單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該單位對犯罪行為負有責任的人員也同樣具有主觀心理狀態(tài)。
(三)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xiàn)。比如犯詐騙罪,犯罪人具有虛構事實、欺騙他人的行為,販毒罪具有販賣毒品的行為,等等。
(四)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犯罪客體和犯罪對象是不同的,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為所直接針對的對象,如殺人罪、傷害罪,犯罪對象是具體的被害人,而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公民人身權利不受非法侵害的這種社會關系。
可見,違法犯罪其實并不是一個概念。而違法實際上也不等同于違反了一些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就比如過去的傳統(tǒng)道德觀念是男女授受不親,可是現(xiàn)在,人們結婚之前就住在一起的這種情況已經(jīng)很普遍了。確定當事人的這種行為是違法的,那就必須要有明確的法律依據(jù),否則國家有關部門也無權實施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