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探視權可以接走小孩嗎
根據(jù)對探視方式的約定,可以暫時帶走。
比如平時跟母親,周末跟父親。但是不可以一直帶走,也不可以違背對探視方式的約定,私自將小孩帶走,私自接走孩子也是違法行為。違反探視權,可以協(xié)商、調解、起訴,不能私自做出侵犯對方撫養(yǎng)權的行為。
可以帶出去玩,但一定要送回去的。
探視權,又稱見面交往權,是指離婚后不直接撫養(yǎng)子女的父親或母親一方享有的與未成年子女探望、聯(lián)系、會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權利。
法律規(guī)定:
離婚后,不直接撫養(yǎng)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xié)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xié)議,協(xié)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零至三周歲的幼兒,該階段的幼兒身體、智力等諸方面受環(huán)境的影響較大,無生活自理能力,如果適用逗留性探望方式,可能會因環(huán)境經(jīng)常變化而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因此該年齡段適用探望性探望較為適宜。
三至十周歲的子女,該階段的兒童,對環(huán)境的變化適應能力增強,探望性探望和逗留性探望的方式均可適用。又因此階段的兒童尚無辨別能力與控制能力,在是否探望問題上很難表達其真實意思,容易為他人的觀點所左右,所以對此階段的兒童實行何種探望方式,可不征求被探望子女的意見。
二、關于探視權的規(guī)定有哪些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六條
離婚后,不直接撫養(yǎng)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xié)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xié)議;協(xié)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
第六十五條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離婚判決中未涉及探望權,當事人就探望權問題單獨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六十六條當事人在履行生效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的過程中,一方請求中止探望的,人民法院在征詢雙方當事人意見后,認為需要中止探望的,依法作出裁定;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后,人民法院應當根據(jù)當事人的請求書面通知其恢復探望。
第六十七條未成年子女、直接撫養(yǎng)子女的父或者母以及其他對未成年子女負擔撫養(yǎng)、教育、保護義務的法定監(jiān)護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的請求。
第六十八條對于拒不協(xié)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權的有關個人或者組織,可以由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拘留、罰款等強制措施,但是不能對子女的人身、探望行為進行強制執(zhí)行。
三、探視權的特征有哪些
(一)探望權的權利主體為離婚后不直接撫養(yǎng)子女的父親或母親一方,而探望權的義務主體為離婚后直接撫養(yǎng)子女的一方。中國《民法典》規(guī)定:“離婚后,不直接撫養(yǎng)子女的父或母,有來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xié)助的義務。”直接撫養(yǎng)子女的一方應為另一方提供便利,積極協(xié)助,不得阻礙對方行使權利。
(二)探望權是離婚后父親或母親對子女的一項法定權利。將探望權作為一項權利在法律上加以規(guī)定,是因為這不僅是親屬法上的權利,更是一種基本人權,父母子女之間基于血統(tǒng)關系而形成的情感,不會因為父母離婚而變化。離婚后不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通過探望子女,與子女交流,和子女短暫生活等多種形式行使探望權,從而達到繼續(xù)教育子女的目的,對子女的價值觀的形成起到積極作用。探望權不應是“權利的最小化”,它不僅是權利,還必然成為“權利之外的東西”。
(三)探望權產(chǎn)生的時間是離婚后。離婚前,父母存在著有效的婚姻關系,與孩子共同生活,共同教育孩子,形式探望權的問題還不存在。離婚后,由于父親或母親一方不能與孩子共同生活,因此產(chǎn)生了行使探望權的必要。
(四)探望權的行使必須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中國《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一千零八十六條規(guī)定:“父親或母親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探望權實際是一種義務性的權利,它的行使應使子女完整地享受父母之愛,使孩子得到積極向上健康的教育。如果行使探望權損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探望權的行使。